Thursday 24 January 2008

家鸡(Gallus domesticus)和鹌鹑(Coturnix coturnix)
染色体核型及G带比较分析
徐 琪1, 陈国宏1*,张学余2, 王偕根3, 嵇宝华1,李碧春1, 吴信生1

(1.扬州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动物科学系, 江苏 扬州,225009
2.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 江苏 扬州,225003 3.江苏省姜堰市农林局,江苏 姜堰,225500)
摘 要:分别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和胰酶处理法,对家鸡和鹌鹑染色体的核型和G带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家鸡和鹌鹑染色体数目均为2n=78,但染色体的形态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NO.1、 NO.4 、
NO.6、 NO.8 和Z染色体上,NO.1染色体家鸡为m型,而鹌鹑为sm型;NO.4 、NO.6、 NO.8 和Z染
色体家鸡分别为sm、sm、m、m型,而鹌鹑全为t型。G带分析结果显示,家鸡和鹌鹑的G带差异主要反
映在NO.1、NO.2染色体,这可能是由于臂间倒位所致。
关键词: 家鸡;鹌鹑;染色体;核型;G带
家鸡与鹌鹑同属鸟纲(Aves),鸡形目(Calliformes),雉科(Phasiamidae),但分属于
原鸡属(Gallus)与鹌鹑属(Coturnix)。染色体作为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兼有稳定性
与可变性的特点[1],通过对染色体的研究不仅可以为生物的分类和系统演化提供科学依据,
还有助于亲缘种的鉴定、群落结构分析等问题的探讨。关于家鸡与鹌鹑的亲缘关系的研究,
国内仅见于傅衍等(2001)通过测定家鸡线粒体D-环区539bp碱基序列,并与GenBank中的
鹌鹑的相应序列作出了比较分析[2],而有关细胞遗传学方面的证据尤其是带型方面的资料一
直很缺乏。本文通过对家鸡与鹌鹑的染色体核型与G带带型的比较研究,旨在探明家鸡与鹌
鹑在进化上的同源关系,并为禽类细胞遗传学积累有价值的资料。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用家鸡(20♂,20♀)取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国家地方禽种资源基因库;
试验用鹌鹑(10♂,10♀)取自泰州市星辉鹌鹑良种繁育场。
1.2 试验方法
1.2.1 染色体标本的制备: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具体步骤参照陈国宏(2003)[3]的
方法,并稍作改进。
1.2.2 染色体分析方法:每只家鸡或鹌鹑选择5个铺展良好、周缘清晰的染色体中期分裂相
进行观察、计数,在10×200倍镜下显微照相,冲洗印相后,利用photoshop图象处理软件
进行剪贴、排序。对分裂相前9对大染色体及Z、W染色体的短臂(p)、长臂(q)进行测
量,按公式:
某条染色体的长
相对长度(%)=
1~10染色体总长(包括Z染色体)×100%
长臂长(q)
臂比值=
短臂长(p)

短臂长(p)
着丝粒指数(%)=
长臂长+短臂长(q+ p)×100%
分别计算家鸡和鹌鹑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值和着丝粒指数,并按Levan(1964)[4]标准
划分染色体形态类型。